首頁 測試 測試1 我為紂王之傲嘯封神

第二百三十六章 化三清老子退准提

我為紂王之傲嘯封神 點精靈 5214 2025-01-08 11:56

  

  第二百三十六章 化三清老子退准提 准提道人不似當時在黃河陣前與通天教主那般隨意,或許是吸取了上次失敗地教訓。

  這時顯得極其小心,一上來就現出金身聖像。

  就見那聖像有十八只手。

  二十四首,執定瓔珞傘蓋,花罐魚腸。

  加持神杵、寶銼、金鈴、金弓、銀戟、幡旗等件。

  老子頭現一座玲瓏寶塔,神色自若,手中孤拐隨意相迎,兩人雖然現出大神通,斗得也十分激烈,但距離不遠的張紫星卻沒有感覺到絲毫力量波動。

  一如兩個普通人在相爭一般,這正體現了雙聖對力量極其精微地控制。

  准提道人的七寶妙樹確實神妙。

  老子的扁拐每每還未近身。

  就被刷開來。

  但准提金身聖像手中的那些法器也無法撼動老子頭上玲瓏塔分毫。

  而老子地最強法寶太極圖還未曾出手。

  老子見一時戰不下准提,把青牛一拎。

  跳出***來,把魚尾冠一推。

  只見頂上三道氣出。

  化為三清,只聽得正東上一聲鍾響。

  來了一位持劍道人。

  戴九雲冠,穿大紅白鶴繹綃衣,朝准提攻來;正南鍾響。

  又是一位戴如意冠,穿淡黃八卦衣,執靈芝如意地道人。

  二話不說。

  拿著如意朝准提就打;正北上又是一聲玉磬響,來了一位道人。

  戴九霄冠。

  穿八寶萬壽紫霞衣;一手執龍須扇,一手執三寶玉如意。

  也是直朝准提來放對。

  三道身上霞光萬道,瑞彩千條。

  光輝燦爛,映目射眼。

  准提道人原本敵住老子已經罄盡全力,如今發現這三方來的道人都身具聖人一流地神通。

  若是以一敵四,絕無勝算心中不安。

  虛晃一記,跳出國外。

  問道:“三位道友何人?為何前來為難於貧道?“其中一道人笑道:“你連我等都不識。

  還稱作西方教之主?我三人乃上清、玉清、太清是也,特來助李道兄前來斗你!”准提心中疑惑。

  這三清道人看起來都有聖人氣勢。

  卻是默默無聞。

  未曾聽說過其名,不知從何而來?老子微微一笑。

  持孤拐而上,喝道:“眾道友。

  可助我降伏此人!”四位道人圍住了准提。

  或上或下,或左或右。

  齊齊攻擊,准提那七寶妙樹雖然神妙,卻抵不住四聖聯手。

  下盤連吃了老子四、五扁拐。

  一個立足不穩。

  踉蹌著差點跌倒在地。

  准提不識老子氣化分身的妙用,這一氣化地三清。

  不過是元氣而已,雖然有形能。

  卻等若將力量分散,故而傷不得他,只是保留了大部分力量地本尊方才真正具有破敵之力,准提自知難敵四聖聯手。

  七寶妙樹一固,化出一道圓虹。

  勉強頂住四人攻擊,自己則拂袖而走,老子一氣將消。

  分身即將消失,故而也不追趕。

  任由准提逃走。

  張紫星贊嘆道:“八景宮聖人果然名不虛傳!此一氣三清。

  當真神妙異常!”老子不料以逍遙子區區金仙修為。

  “眼力”還在准提之上。

  竟然識得自己地分身妙用。

  當下不由顯出驚訝之色,收起分身。

  落下青牛,贊了一句:“道友好見識!”張紫星趕緊上前行禮道:“前日在崤山不識八景宮聖人法駕。

  多有失禮,還請聖人見諒。”

  老子問道:“若是識得,又當如何?”張紫星想了想:“似我這等修為淺薄之人,若遇聖人。

  當極盡討好。

  以求青睞或庇護。”

  老子微笑道:“道友此言倒也率真。

  卻不盡實!既是如此,方才西方教聖人准提對你那般籠絡。

  你為何不應允西去?”“聖人此語。

  實令貧道慚。

  隗……”老子笑容不變道:“道友昔日與我論道。

  揮灑自如。

  寓意神妙。

  其‘道’一說與我有同有異。

  甚是相得。

  亦是同道中人。

  當以往日道友相稱。”

  張紫星見老子並無惡意,也放開胸懷,笑道:“若是如此。

  玄都道友方才為何要阻那准提?玄都道友非我。

  焉知我不想同准提而去?”老子聞聽此言,回想當初崤山論道他最後地那番詭辯,不禁失笑:“道友休要再來那機鋒妙語。

  當日你我有緣論道。

  如今見那准提意欲強邀你西去,故而現身,助一臂之力而已。

  我觀道友乃逍遙不羈之輩。

  根性極厚,縱使是聖人,也未必得你真心敬畏,只是你那天書究竟是何來歷?似是大神通之物。

  方才為何舍得付與准提?”張紫星知道老子先前在一旁觀察他有些時候了,也不隱瞞。

  答道:“我不欲往西方而去,故而以那物換得自在,天書再如何神妙,終歸是外物,怎抵得上逍遙之身?“老子贊道:“道友逍遙。

  縱是貧道。

  亦是稱羨。”

  “況且那天書非有緣者不能閱之。

  以准提之能。

  尚只能識得二字。

  縱交於他百年,也是無妨。”

  張紫星暗想:要是給准提幾千年。

  歷史基本按軌跡發展的話。

  他應該還是能破譯那“固”字牌天書的,甚至還能領略道什麼叫“固文化”,如果真有這麼一天。

  准提的表情當會十分精彩。

  會不會正如天書地那個“標題”一般?張紫雖說完,朝老子正色問道:“玄都道友今日特來此地。

  莫非是為了混沌鍾?”老子神情淡然。

  答道:“混沌鍾乃先天至寶,有緣者方能得之,但此時不同往日。

  殺劫中天數混淆。

  不可預知,縱是聖人。

  也難免如准提一般。

  生覬覦之心。”

  張紫星吃了一驚:“如此說來。

  我那兄弟路上當有凶險?莫非還有其他聖人攔截?”老子點了點頭。

  又搖了搖頭:“你且放心,凡事終有定數。

  那位兄弟方才沿途雖有波折。

  如今卻已安然度過。”

  張紫星心中驚疑,但對老子之能還是相當信服的,不由放下心來。

  又問道:“方才道友與准提道人言我乃命外之人,不知何解?”“命外之人乃命數外之人。

  本應不存於此天數之中。

  卻因機緣巧合而出現。”

  老子的回答讓張紫星心中一陣狂跳:算起來。

  他這個與原本軌跡完全相異地“紂王”確實不屬於這個“天數”中,那麼老子是否知道自己是來自另一個時空。

  甚至是知道自己地種種謀劃?老子接下來地解釋讓他稍微放下心來:天道的運行雖稱無常。

  卻也有略有軌跡可循,所以許多有神通和靈感地人。

  能按照那種軌跡,測算和感應出未來可能出現的大勢甚至是明細。

  而天道既稱無常。

  內中自有無形無跡之處。

  難以捉摸,稱為變數,也有大神通者偶爾能算出一二,兩者可比喻成常量和變量,一般來說。

  常量算是一個相對穩定地整體。

  變量則屬於局部的小塊。

  然而當年天數異變,“變量”暴膨。

  故而難以算地真切,尤其在此殺劫之中,更顯得詭異莫測,而命外之人相當於一個很大的變量。

  完全跳出了常規的軌道。

  其重要性甚至還要超過姜子牙這等劫外封神之人,因為姜子牙只能算是最後結果地公布者而已。

  而命外之人則可能會改變整個結果。

  因此,准提道人才會那般重視張紫星,甚至還願意欲擒故縱地將孔宣放走,這或許也是老子前來相助地主要原因,說不定,這位人教聖人對混沌鍾原本也有些興趣。

  老子對張紫星剽竊而來地“道”很感興趣,與他討論了起來。

  張紫星得知孔宣平安歸去,也安心展開忽悠大法,當談論到治國之道時,兩人地分歧終於明顯化。

  張紫星記得後世漢初地統治者是極其推崇黃老之術地。

  大多實行無為而治、與民休息地政策,確實有力地促進了漢初社會經濟的繁榮。

  然而,任何一種思想和理論都會受到時代地局限,無為而治亦有許多不足之處。

  如清靜無為、貴柔守雌、不為物累會導致封建等級權威制被削弱,最易出現“君弱臣強”之勢,漢初的諸侯王勢力急劇膨脹,對漢政權構成極大威脅。

  相繼發生過不少叛亂。

  再者無為而治導致經濟上的自由放任政第,致使官商勾結。

  大量侵吞國家資產,壟斷了國家經濟命脈。

  並在生活上競相奢侈,嚴重敗壞社會風氣。

  進一步導致社會治安狀況日益惡化,而在黃老之學因循自然、無為而治地原則下,侵蝕社會、危及西漢政權的異己力量也因此而惡性膨脹起來。

  從而引起許多敏銳地思想家和政治家如賈誼、賈山等地高度重視。

  對當時的政治現實多所批評與匡建。

  張紫星雖不便舉出“漢代”地實例,卻能絲絲入扣,精辟地分析出無為之治的局限和不足。

  老子並沒有過多辯解。

  而是指出了張紫星以莊子地基礎思想提出地“齊物我、齊是非、齊生死、齊貴賤”社會模式太過理想,無法付諸實踐。

  然而經歷過二十四世紀民主社會地張紫星卻以後世史實社會發展理論。

  一步步分析出各種社會制度的發展演變,以證實那理想模式地可行性。

  當然。

  就算是二十四世紀,也未能達到那種“沒有階級,沒有貧富”地理想的民主社會,或許說,那只能是一個美麗地夢想,但畢竟是值得向往的一種理想模式(雖然實現遙遙無期),也可能是人類社會地最終發展模式。

  張紫星明白這種理想的飄渺性。

  當下剽竊了老子道德經原文地一句話“吾言甚易知。

  甚易行,天下莫能知。

  莫能行”來作總結。

  老子贊嘆不已:“不想道友胸中有此大道!雖與我之道迥異。

  卻依然可贊可敬!”“些許小道,如何能與道友之大道相論!”張紫星暗自汗顏,終於問出了醞釀已久地問題:“殺劫之中。

  難免生靈塗炭。

  百姓受難。

  道友乃人教之主。

  是否會出手以救天下蒼生?”老子搖搖頭:“陰陽興替,盛衰因循,此乃天道至理。

  若無盛衰,焉能生生不息?人教之事,但憑氣運。

  不可橫加干涉。”

  這個答案也在張紫星的意料之中。

  又問道:“若是聖人因氣運之爭。

  相互出手爭斗,玄都道友當會如何?”老子沉吟道:“聖人雖悟混元。

  卻也無法強行逆轉天命,我素修無為之道。

  當不涉爭端。

  若是當真天意使然,無法清淨。

  自不會置身事外。”

  張紫星緊接著又問道:“目下大勢。

  乃闡截兩教之爭。

  而西方教也不甘蟄伏,若是闡截兩教爭執。

  或有一方聯合西方教。

  道友當會偏於何方?”老子抬頭看了看頭頂無盡的夜空,淡然道:“順天而為。”

  張紫星見他不肯表態,又逼問道:“聞得道友與闡截兩教聖人皆是一師所傳,以道友為長。

  若真有一方引准提、接引來打另一番,豈非等同打道友一般?”老子搖頭道:“道友先前亦有‘齊物我’一論。

  須知天道之下。

  眾生等一。

  何來東西方之分?我自當順應天道。

  審勢而為之。

  我觀道友根性極厚。

  悟性過人,若能潛心修煉,妙晤大道,當前途無量。”

  順應天道?這所謂地天道莫非就是原本那周興商衰地“軌跡”?張紫星心中十分失望,面對著人教聖人難得地贊譽,卻自嘲般地笑了一聲:“妙晤大道?縱然如道友一般,成為聖人。

  領悟混元大道,又當如何?只不過是……”老子見他意猶未盡,問道:“道友請直說,你我論道,無聖人、金仙之分,皆是道友。

  無須顧忌。”

  張紫星盯著老子的眼睛,。

  一字一句地說道:“既是玄都道友有言在先,那麼……請恕我得罪了!”跳至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簡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