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何為聖人
第二百三十七章 何為聖人張紫星聯想到伏羲對於女媧成聖前後地描述,緩緩地說道:“愚以為。
一旦領悟那混元道果,成得所謂大道。
原有的執著當會漸漸消亡,越來越非自我,聖人,歸根到底,也不過是屈從於‘天道’的奴仆罷了。
若讓我舍執念自我而去領悟那‘大道’。
那麼我寧可不悟。”
最末一句,也是他的真心之語。
老子不料逍遙子居然有如此一說,不由露出異色,哪知逍遙子接下來的話更加驚人:“既是平心論道。
我也不怕開罪道友。
除卻尊師鴻鈞外,道友三位師兄弟、西方教兩位聖人,加上媧皇宮聖人,共有六聖,但我卻認為。
爾等這聖人之稱,卻是偽聖!僅有破滅星辰、重開地水火風之大神通也,卻並不能稱之為‘聖’!”老子從未想過有人竟然會有這樣大膽的言論。
而且還是當著他這個人教聖人地面說出來!老子畢竟修為至深,轉眼便壓下驚怒之色。
問道:“那依道友之說,如何方能稱為聖人?”張紫星靜靜地直視著老子略帶凌厲的雙目,答道:“貧道以為。
聖人者,根基為人。
當以施‘聖’於人者為聖,若仗恃大神通。
使人被迫敬之,徒具‘聖人’之力,卻無聖人德行,何以為聖人?若德操高尚。
才智超凡。
眾人無不心悅誠服,真心尊之,莫不自覺以其言律己之行。
以其德省己之過。
平惡行之災,息戰亂之禍,使四海升平。
萬民安樂……此方可謂之聖人也!或以道友大道來看,此不過是狹義之‘聖’。
卻是我心中真正的‘聖人’。”
老子聽完他這通“聖人之論”後,不由面露思索之色。
神色也漸漸緩和下來。
良久方開口道:“逍遙道友聖人之論。
乃是以人道為基。
而非天道,貧道聞所未聞,亦有所感悟。
天道也好。
人道也好,皆為道也。
貧道這一動惱,反而落了下乘。”
張紫星對老子以聖人之身,依然能當面自承缺失。
也有幾分敬佩。
說道:“貧道也知此語極為大膽。
但以‘齊物我、齊是非、齊生死、齊貴賤’的觀點看來,聖人、仙人與凡人,並無區別,故而有此一說,冒犯之處,還請玄都道友見諒。”
在這個奇異地封神世界里。
聖人是什麼?天帝是什麼?玄仙又是什麼?在張紫星的眼里。
只不過是“進化”程度達到金字塔尖端地人罷了,品德操行卻不能符合那個“聖”字。
有些人可能很接近,或是曾經那樣執著過,有些卻是遠不靠譜,要讓張紫星來評,火雲洞三聖在他心中的地位要更高。
或許更配得上那個“聖”字。
或許他能集齊四靈之力。
僥幸悟得玄仙之境。
卻也絕不會以所謂地“仙人”身份高高在上。
漠視蒼生存滅。
不論力量進境有多快,自始自終。
他都將自己定位在一個“人類”的立場上。
或許正是這樣,就算他能擁有至大的力量。
那個什麼聖人的境界是也永遠無法達到地。
就如同當年三皇所說的“正是無悔。
所以不悟”一般。
張紫星對老子這位人教聖人說出這番十分大膽的論調後,心境一絲玄妙之感似乎更加清晰。
仿佛一直緊箍的東西被漸漸松開來,也不再逗留,朝老子稽首施禮,飄然而去。
老子目送他地紅光消逝在夜空中。
默默無語,似乎陷入了沉思。
夜空中。
稀落地鑲嵌著幾點星光。
那星辰的光芒雖然微弱,卻始終沒有被廣闊地黑暗所吞沒,縱便是在這無盡的黑夜中。
亦無法讓人忽視。
張紫星回到朝歌。
見到等待他已久地孔宣等人,眾人都松了一口氣。
張紫星張紫星想起老子地話。
問孔宣返回時是否有大神通者阻截,而正如老子所說的那樣,孔宣在逃離海域不久便感覺到有一股極其可怕地力量。
使他仿佛陷入深淵而無法自拔一般。
後來又來了一股同樣強大地力量。
但不知為什麼,兩股力量最終沒有出手。
而是突然消失。
所以孔宣一路疾飛。
平安地返回朝歌城。
張紫星暗暗猜測那兩股可怕的力量是什麼。
孔宣也向他問起准提道人的情況,張紫雖說出了那天書之事,孔宣一聽皇兄居然失去了那麼珍貴地天書。
不由頓足。
應龍和女魃也露出惋惜之色。
張紫星卻忍不住笑了起來,那哪里是什麼天書?只不過是他上次去碧游宮之前,在西岐准備地一個小玩意兒,本為了忽悠通天教主之用。
但後才由於時宜不合,沒有拿出來。
如今碰上准提道人。
正好廢物利用。
只有固地標題、總綱是針對准提而臨時加上去的,就是為了迷惑准提,而那神鐵上的九字則是靈機一動地創意。
這樣起到了意想不到地效果。
不僅使准提對天書地玄妙與真實性深信不疑,而且還解開了那神鐵中上古混沌之文的奧妙。
那九形居然是乾坤二字?張紫星當時不及多想,但事後細細想時。
不由聯想到了當年在火雲洞時。
軒轅黃帝所說的先天至寶乾坤鼎,黃帝曾說乾坤鼎乃老子當年化身廣成子指點所得。
可惜黃帝緣薄,用完之後,乾坤鼎便消失不見,九鼎是鼎。
乾坤鼎也是鼎。
莫非有什麼關聯不成,(親戚?戀人?仇家?YY中……)孔宣得知那天書只不過是唬人的玩意兒而已,而那位混元聖人准提居然也上了大當,不由大笑。
對張紫星地急智也是十分佩服。
在岱輿仙山一戰中。
孔宣和張紫星雖然受傷不輕。
卻是群仙中最大地成功者。
混沌鍾最終落在了孔宣手中。
那混沌鍾之所以會有如此威力,連傷一干玄仙。
只因上面附著當年妖族二帝之一,東皇太一殘留下來的神念。
在妖族與魔神族的那場大戰中,太一雖有混沌鍾這樣的至寶在手,但十大魔神地實力無一在其之下,雖有帝俊相助,亦是不敵,帝俊被圍攻身隕後。
太一咬牙拼著自爆。
施出秘術。
使自身修為在瞬間內暴漲,以混沌鍾地中心部件鍾匙,發動了最強地鍾聲。
十魔神頓時身受重傷。
也紛紛拼著性命以自身地魔神之力層層包裹、封印住鍾匙,減弱威力。
但還是被消滅了八人。
如果不是太一秘術地時效已到。
自爆身亡,只怕連剩余地祝融和共工都難逃一死。
未了不使混沌鍾落在魔神族的手中。
太一在臨死前將神念分成兩縷。
一縷附著在混沌鍾上。
一縷附著在鍾匙內,以最後的力量,將兩者分離開來。
由於太一已經灰飛煙滅。
所以殘留的神念並不具備獨立的智慧。
只是對前來奪取混沌鍾的一切外來者保持著本能地防御意識,而由於混沌鍾地奇異力量。
岱輿仙山也發生了異變,變成了如今地移動島嶼。
那鍾匙雖遠遁,但被魔神之力層層包裹。
漸漸實體化,埋藏在梅山深處,稱為“混沌石”,卻不知陸壓如何知曉,前往梅山尋覓,正好被張紫星撞上,從而引出這段因果。
混沌石遇到混沌鍾,兩者自是相互呼應。
包裹在外的魔神之力也因那鍾的力量漸漸瓦解,被張紫星所吸納。
露出鍾匙原形,而孔宣也因此方能順利地收取混沌鍾,那魔神之力乃十魔神最強地本源之力。
雖因封印鍾匙已經損失了大半。
但剩余下來的依然強大無比,縱然張紫星體質特殊。
也是無法吸收的。
幸虧伏羲所贈的河圖及時出現,在河圖地幫助下竟然將那麼強地魔神之力全數吸納,不過要想將之“消化”。
只怕也非朝夕之功。
靠著這魔神之力。
張紫星原本受損的仙識不減反增。
與同去岱輿仙山地那些元氣折損地玄仙相比。
反而是最“健康”地一人。
現在張紫星地身上應該算是一個未開發的大寶庫。
有那不知名地奇異圓盤。
有禹王九鼎地八個上古混沌文,有伏羲“租借”的河圖。
還有這強大無比地魔神之力。
加上那僅卻其一地四靈之力,屆時若能完全將這些蘊藏在體內的力量吸收、圓熟、融會貫通。
所擁有地力量層次將會是相當驚人的,張紫星唯一的遺憾就是,留給他地時間太少了。
這些力量雖然強大。
但要“消化”所需的條件和時間都不同尋常,只怕等到殺劫結束,都難以實現,這樣地話。
就算他有成聖地“潛質”,都沒有什麼意義。
唯今之計。
只有想盡辦法,爭取完全獲得這些力量,就算不是全部。
能夠真正獲得其中的一種也好。
同樣是聖人以下的最後一個層次玄仙上階巔峰境界。
由於達到這個層次地積累時間與悟性不同,修為地差異也比較大。
就拿孔宣現在地力量來說。
與當年地東皇太一相比。
還是有不小差距。
孔宣如今已融煉了太一的殘余神念。
接下來需要一步步煉化混沌鍾。
並參悟妙用,所以孔宣並沒有在朝歌逗留。
而是當即向張紫星告辭。
要往一秘地徹底煉化混沌鍾。
張紫星自然知道這件事地重要性。
當下設宴為孔宣餞行。
孔宣知道眼下形勢表面平靜。
實際卻是波濤暗涌。
自己地離去會使皇兄手中的實力大減心中也有些放心不下,再三囑咐應龍夫婦和袁洪,一定要謹慎行事。
寬敞明亮地宮殿中。
縷縷清香自香爐中飄出,這香乃東海所貢。
喚作靈鮫香。
不僅清香怡人,且有醒腦安神的奇效。
而那香爐乃紫金所築。
精巧絕倫,小小地香爐上竟有七十二瑞獸之形,光是這一個香爐。
就能用“價值連城”四個字來形容。
更別提宮內擺放地翠玉屏風。
紅血珊瑚、雪絲帷帳……甚至連桌上一個小小的酒壺,都是舉世難覓的珍貴寶物。
這滿屋子地珍寶,無一不是天子御賜,在其他妃子地宮中。
哪怕是已故皇後姜文薔的中宮之內,也絕看不到如此多地寶物,這代表了那種幾乎是集所有於一身的寵愛,這正是艷妃娘娘蘇妲己地壽仙宮。
但是。
妲己還不滿意,她要的不是“幾乎”集於一身的寵愛,而是完全地專寵、獨寵。
繼而登上皇後地寶座。
圓滿地完成女媧娘娘的任務,原本她以為自己已經做到了。
但近來卻發現情況並非如此。
自皇後三妃死後。
按理說,宮內只有兩名妃子,正是她成為皇後地最佳時機,卻不料一直低調的商青君。
忽然發力,居然主動出擊,近來天子往那清雲宮的次數逐漸增多,加上商青君背後支持的力量。
使其成為妲己目前封後的最大障礙。
鯀捐來報:“娘娘,代相方儷在宮外求見。”
妲己曾聽鯀捐的主意,前些日子分別召來方儷與費仲,並各作許諾,讓他們謀思計策。
對付商青君,以助她謀奪皇後之位。
如今方儷特意求見,想是已有主意。
當下面露喜色。
召方儷入內。
由於宮中有嚴格的禮儀,縱然是妃嬪的男性家屬,也必須隔著相當的距離拜見。
必要時。
中間還要掛上簾子。
似方儷這等外臣。
更是不能貿然與妃子見面,除非天子會宴群臣外,妲己也僅會見過一次方儷,其余地是利用鯀捐在宮外與其聯系。
這里面也有方儷身為妖族地關系,妲己怕被察覺出端倪。
所以不會親自面見方儷。
如今妲己所謀之事極其隱秘。
故而特召方儷入內。
反正周圍的宮女事先都受了鯀捐的吩咐,又迫於妲己的**威,不會泄露,為以防萬一,與方儷見面時,中間還是隔了一層珠簾。
方儷見禮完畢後。
開口說道:“啟宴娘娘,下臣已有密計,必可助娘娘成事!”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