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第二章 中華絕代名將王翦生平王翦王翦,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東北)人,秦代傑出的軍事家,是繼白起之後秦國的又一位名將。
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參見秦滅六國的戰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余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
王翦少年時期就喜愛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戰。
始皇十一年(前23年),王翦領兵攻破趙國閼與(今山西和順),拔九城,奪取趙漳水流域。
十八年又攻打趙國,歷時一年,攻陷趙都(參見秦滅趙之戰),虜趙王遷,趙王降,趙成了秦的一個郡。
次年,燕王派荊軻刺殺秦王。
秦王於是派王翦將兵攻打燕國,擊破燕軍主力於易水西,燕王逃到了遼東,王翦平定了燕薊,得勝而歸(參見秦滅燕之戰)。
秦使翦子王賁擊楚,還擊魏,魏王降(參見秦滅魏之戰),遂定魏地。
秦國橫掃六國,勢如破竹,滅三晉,數破楚軍,燕王逃亡。
秦始皇欲滅楚,傾心於年少壯勇的秦將李信,認為他賢能果敢。
李信曾領兵數千,追擊燕太子丹至衍水,終破燕軍虜獲太子丹。
秦始皇曾問李信欲破楚,須多少人馬?李信表示二十萬即可。
秦始皇又問王翦,王翦道:“非六十萬不可。”
始皇說:“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
(《史記七十三王翦白起列傳》)於是派李信及蒙恬將兵二十萬南伐楚。
王翦因秦王不用其話,就托病辭官,歸頻陽養老。
這時的秦軍在李信的率領下攻平與(今河南平與北),蒙恬攻寢丘(今河南臨泉),大破楚軍。
李信又乘勝攻鄢、郢,均破之。
於是引兵向西與蒙恬軍會師城父(今河南平頂山市北)。
項燕率領的楚軍乘機積蓄力量,尾隨秦軍三天三夜,終於大破李信軍隊,攻下兩個營壘,殺死七名都尉,秦兵敗逃。
秦始皇聞秦軍失敗,大怒。
使他知道王翦確有遠見,於是親自到頻陽向王翦謝罪,說:“我沒有聽從將軍的話,李信終使秦軍受辱,如今楚軍逐日西進,將軍雖有病在身,怎能忍心背棄寡人?”王翦辭謝說:“老臣疲弱多病,狂暴悖亂,希望大王另擇良將。”
始皇堅持要王翦領兵,王翦說:“若非要用老臣,必給我六十萬大軍。”
始皇允諾。
於是王翦率六十萬秦軍伐楚,始皇親自送將軍至灞上。
王翦行前多求良田屋宅園地,始皇說:“將軍既已出兵,何患貧窮?”王翦說:“為大王部將,雖立戰功卻終不得封侯,所以趁大王親近臣下之時,多求良田屋宅園地,為子孫置業。”
始皇大笑。
王翦的軍隊行至關口後,又五度派使者回朝求良田。
有人認為將軍求賞太過份,王翦卻說:“秦王粗暴又不信任人,如今傾盡全國兵力,交付給我,我只有以多請田宅作為子孫基業的方法來穩固自家,打消秦王對我的懷疑。”
王翦替代李信前來攻楚,楚軍聽說王翦集六十萬大軍前來,也盡發國中兵力以抗秦。
王翦大軍一至,立即堅壁而守,不肯出戰。
楚軍屢次挑戰,秦軍始終不出。
王翦每日要求士兵休息洗沐,安排美好飯食安撫他們,同時與士卒同飯同食,意在養精蓄銳,消耗敵軍,以待最後殊死一戰。
不久,王翦打聽士兵以什麼來娛樂,有人回答說:“投擲石頭,跳遠比賽。”
於是王翦發令出兵。
楚軍數次挑戰而秦軍不出,楚軍引兵向東,王翦趁此遣兵擊,大破楚軍,追至蘄南(今安徽宿州東南),斬殺將軍項燕(一說項燕自殺),楚兵敗逃。
秦借勝勢,一年就平定了楚國城邑,俘虜楚王負芻(參見秦滅楚之戰),楚地終成秦的一個郡縣。
王翦於是又率兵南征百越,取得勝利。
因功著而晉封武成侯。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統一中國,史書稱“王氏、蒙氏功為多,名施於後世。”
(《史記王翦白起列傳》)爵士評語:王翦是我國戰國未年最為傑出的一位將領,滅五國是為雄,平王疑是為智,如此集傑出武力和優越政治頭腦的名將中國歷史上區指可數。
或許只有姜子牙可與其一比。
其余諸如白起、李牧、韓信、衛青、霍去病等人勇則勇矣,但要比起政治頭腦來,比王翦就差太多了。
不信,從其下場就可以看得出來:王翦是功成名就之下,退隱山林、安享富貴病故而亡的,其余中華歷史上的名將又有幾人如他這般逍遙呢!白起被賜起、李牧被趙王所殺,韓非被呂後所斬,衛青最後郁悶不得志而死,霍去病過剛久勞而早逝……悲乎,名將多舛,以至於此!呵呵,所以說爵士在文中說王翦狡猾是有實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