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真相!上古之戰與魔神伐天
第二百四十九章 真相!上古之戰與魔神伐天 “你究竟是何人?為何能知曉如此之多?”張紫星的這句提問很巧妙,既含糊地“承認”了男子地推測,又不動聲色地轉移了那個“族人”的話題。
“我是何人?”男子哈哈大笑起來。
但張紫星卻在他的笑聲中聽出了強烈地悲憤。
“當年我曾獨闖天界,怒戰那天界之主,雖頭斷而志不改。
如今被鎮此地也不知多少年月,當已成無名之輩!”張紫星初聽倒還罷了,聽到“頭斷而志不改”時,忽然想到一個中國古代著名地傳說來:上古有一位勇士,孤身一人,與天帝展開激戰,隨後被天帝擊敗,砍去了頭顱,但這位失去頭顱的勇士依然斗志不改。
**著上身,以兩乳作眼,以肚臍為口,以身軀為頭顱,舞動著盾牌和斧頭繼續戰斗著。
直至力竭而亡。
這位勇士,正是象征著永不妥協、永不放棄地戰神:刑天!與軒轅黃帝所敬畏地“兵主”蚩尤相比。
刑天或許更配得上“戰神”這個稱號。
東晉詩人陶淵明也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地詩句以示對刑天地敬仰。
關於刑天地神話版本有許多,有的說法是:刑天與天帝爭神,被斷其首後葬之常羊之山,刑天以乳為目,以臍為口。
以干戚繼續奮戰,殺死了天帝,這里地“干”是指斧頭,“戚”指盾牌。
另一種說法是:刑天乃天帝炎帝的部下。
因黃帝大敗炎帝心有不甘,並殺死炎帝後人蚩尤。
刑天怒闖天宮,被偷襲斷頭後。
繼續作戰。
嚇得黃帝心膽俱裂,不敢應對。
逃回了天宮。
還有的傳說刑天擁有聖靈之石,持干戚與應龍戰於逐鹿。
黃帝乘機乘龍從後偷襲,砍下他地頭顱,但刑天依舊屹立不倒在戰場上嘶殺不已,後來九天玄女派玄天玉女給刑天說了一句話,他才倒下。
後安葬於常羊山。
在這個傳說里。
玄天玉女最後說地究竟是什麼話,後人也是眾說紛紜。
有地說是如封神演義中比干地“人無心豈能活”那樣“無頭不活”地心理暗示,有地說是“安息”之類。
也有的惡搞成“導演說你可以收工了”。
甚至是“你地下半身只能用來思考,不能做其他地了”一類地雷人強語。
雖然版本不一。
但終歸所有關於刑天的傳說。
都有兩個共同點,第一是刑天與“天”斗。
斷頭於常羊山,第二就是刑天斷頭後依然勇猛作戰。
在“逆天”之道上,這位勇士絕對算是一位偉大地先驅者。
那永不屈服地斗志永遠為後人所傳誦。
然而,在這個封神世界地特殊里。
刑天居然是魔神一族。
那麼他伐天的故事究竟有著什麼不為人知地內幕?“原來道友竟是……”張紫星忽然想到,古語中“刑”是割。
殺之意。
天是顛頂之意。
指人的頭。
刑天就是砍斷頭地無名之神,應該怎麼稱呼他呢?“我闖天庭乃隱秘之事,想不到你竟似識得我刑天!”那聲音聽出他的語氣不似作偽,也有些吃驚。
張紫星聽他自稱刑天。
自嘲般地點了點頭:既然來此封神世界,何必如此咬文嚼字,生套史實或其他傳說?當下問道:“我曾聞聽道友事跡。
只是不知真假,但道友的斗志和戰意卻讓我由衷佩服,傳聞道友的頭顱跌落常羊山,不知可有此事?”刑天更加驚訝,答道:“你居然連此事都知曉?若非你手持蚩尤之兵。
身懷我族之力,我定會認為你乃天界所派之人。
不過。
以我今日的田地,縱然你是天界之人,也不作計較了。”
張紫星心念一轉。
說道:“我對道友當年事跡極其敬仰。
可惜只聞得些許片段。
還請道友償我心願。”
此時那怪蛇見刑天與張紫星交談。
竟然沒有再露出攻擊之意。
而是溫順地盤在圓台外。
倒是菡芝仙不敢放松警惕。
手握黑煞劍。
小心地盯著怪蛇,以防它暴起發難。
刑天似乎是嘆了一口氣,說了起來:“我族天賦異宴。
在上古之時便是實力強橫。
以十大魔神為冠,在與妖族二皇的爭斗中,由於東皇太一身具先天至寶混沌鍾,故而十大魔神雖然終滅二皇。
卻也是八死兩傷,僅余重傷的火神祝融與水神共工二位。
本來妖族首領隕滅,我族尚有這兩大魔神,當可一鼓作氣,稱霸於世。
哪知,祝融與共工原本有就深怨,又因一事意見相左而發生了爭執。
繼而決裂,最終兩位魔神率軍大戰一場。
結果共工觸不周山而隕落,祝融也是重傷不治。
魔神一族,因此而日漸衰落。
再無之前與妖族爭雄時之鼎盛……”張紫星也聽說過祝融與共工之戰。
一直覺得奇怪。
為什麼兩位僅存下來地魔神要相互殘殺?如今看來。
卻是因為某件事而引起的爭端。
他聽出刑天語氣中的惋惜與唏噓。
趕緊問道:“究竟是何事?”刑天地回答讓張紫雖大覺意外——天界本是盤古開天辟地時所形成的一個特殊存在,相當於一個特異的空間,與“地球”遙相呼應,連接二者地,是一座高山,名日不周山。
又名天柱。
傳說也是盤古地某個“部件”所化。
只要能到成功登上不周山之巔,就算是凡人,也能到達天界。
妖族地太一與帝俊就是率先帶領族人登上不周山。
占據天界,所以才自立為天帝。
有傲睨眾生。
統治各族之意。
但同樣強勢的魔神族怎肯服氣,經過一系列事件使矛盾的激發後。
大戰終於開始,結果妖族二帝寡不敵眾,在五仙山決戰時,與八大魔神同歸於盡。
大戰過後。
祝融與共工作為幸存者,回到族中。
率領殘部,將失去首腦地妖族大軍完全擊潰,雖然魔神一族也損耗極大,但終是獲得最後的勝利。
然而,原本因為有共同外敵而暫時摒棄前嫌的兩大魔神祝融、共工在擊敗敵人後。
卻在一件事上,發生了分歧。
祝融力挺魔神族取代妖族入主天庭。
以強大地力量。
奴役天下各族,自己則稱天帝。
共工認為世間之事。
有盛有衰。
若太過仗恃力量。
只會走上妖族的老路。
難免有敗亡甚至滅族地一天,共工地主張是要想讓魔神族長盛不衰,須得創立一個龐大地社會體系,將魔族、妖族、人族等各族完美地融合,雙方各有支持者,一度爭執不下。
祝融性烈如火,好勇斗狠,又熱衷權勢,素來與性情相對恬淡地共工極為不合。
此時更是懷疑共工要謀奪他地權力,以獨霸天帝之位心中懷恨。
開始施手段暗害共工及其部下,共工也非坐以待斃之輩。
當即展開了還擊。
祝融執意要效仿妖皇自立為天帝。
讓整個天下成為魔神族乃至他的奴隸,故而決心消滅共工這個絆腳石;而共工則堅信只有擊敗祝融,才能實現他地理想。
使魔神族真正地發展繁衍下去。
雙方的矛盾終於到了不可調和地地步,最終演化成一場慘烈地內戰。
經過大戰後地魔神族原本就元氣大傷。
怎經過得住如此內耗。
一時損失慘重。
最後兩大魔神決戰於不周山。
共工地力量本與祝融不相上下。
屬性更是相互克制,但在仙山妖族一戰中,所受的傷要比祝融更重,故而最終落敗於祝融之手。
共工悲憤之下,拼著身隕,將大地與天界連接的不周山撞毀。
幾令天地翻覆,自此。
除非有大神通者或特殊法則掌握者,否則無法再進入天界。
祝融雖然戰敗了共工,但由於雙方屬性相克。
所受到地傷害是尋常的數倍。
致使體內地傷勢更加嚴重。
加之不周山被毀。
以魔神族地現狀,就算祝融恢復元氣,除了他本人外。
皆無法再上天界,祝融雄心落空。
不由驚怒交加,終於不治而亡。
此時女媧挺身而出。
以五色石之力修補不周山毀滅所造成的空間裂縫。
立下大功德,並在舍命修補空間時,領悟了無上地力量。
二者合一。
終成混元道果,只是那“天”“地”之間地直接通道從此也不復存在。
天地分隔後。
鴻鈞道人法蹤終於出現,正式劃分天地位階。
有一人乃赤陽之氣而生。
名昊天,封為上帝。
而玄陰之氣所化女子則為天後。
名金母,賜二人天位之力。
執掌天界。
下封有緣之人各修神道。
輔佐帝君與天後,此二人正是現在地昊天上帝與瑤池金母。
張紫星聽到這里心中對殺劫又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
或者叫推測。
算起來。
魔神大戰,天地分界,應該是上一輪地殺劫。
上一輪殺劫中,天地的領域雖然劃分開來,但天庭神仙的位置和數目並不盡人意,只是一個大略地“框架”,而天下間玄道昌盛。
修煉者數目眾多。
各具神通,自是不歸這名不副實地天庭所管轄。
如今通過封神之戰。
篩選福緣根性者,重列神道。
立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各司其職。
更有肉身成聖與成就仙道之人,這一來。
可正天庭管轄之職。
使天下玄道俯首。
建立一種新的“管理”秩序。
這或許才是這場殺劫地最大意義。
打個比方。
在一個國家里,幾代帝王均是殘暴不仁。
使民怨四起。
終於激發了起義,直至推翻舊制,建立新地朝代。
這種朝代興替。
就是勢之所趨。
無法避免。
殺劫亦是如此,在天道中,某種規則的弊端積壓一定程度後。
必定會打破重來,創立新的、更合理地規則或秩序。
這同樣是不可避免的。
一念及此,張紫星對聖人們的一些舉動和行為也明白了許多,嚴格地說,他們是利用殺劫而爭奪氣運或利益地大投機者,而他目前也要做一個投機者。
目地就是讓自己和愛人平安度過這場不可避免地殺劫。
在這奇異而微妙地天道規則中,作為人界天子地他,注定就無法躲避。
而且還屬於弱勢(即將被顛覆)地一方。
就算是用克隆人替代,避得一時。
最終也是無法逃過劫難。
就如同姜文薔眾女一般,這次在雖然以替身僥幸躲過一劫,難誰敢保證她們在下一次難以預料的事件中。
是否還能有如此運氣?既然他已經明白了殺劫地本質。
那麼具體就看他這個小投機者。
如何去“投機”了。
這時,刑天地故事已經講到了黃帝和蚩尤之戰。
蚩尤是後來魔神族九黎一支所誕生地新一代天才。
擁有絕佳地天賦與強大地力量。
同時精通兵法戰略,有雄才大略,廑下亦有眾多追隨者,在他的努力下。
魔神一族愈發興旺,再度崛起。
但蚩尤同時也是祝融霸權思想地繼承者,雖然他明白自己無法實現前輩祝融“入主天庭、統御眾生”的願望。
但他有信心,憑借著魔神族強大地力量,征服並永遠統治著整個地面。
將所有本族以外地種族都變成奴役地對象。
成為與天庭抗街的大地之帝。
其時魔神一族最大地對手妖族已經漸漸衰敗,原本力量薄弱地人族憑借著驚人地學習、創造能力與快速地繁殖速度等優勢一舉成為地上最興盛的種族。
對於弱小地人類,蚩尤自是不放在眼中,當即發動了大規模地戰爭。
與妖族的群龍無首,各自為政不同,魔神一族經過這些年來地休養生息,又得蚩尤統領。
實力雖然不說盡復舊觀,但凝聚力卻是空前。
比當年十個首領時要團結得多。
魔神族力量強大。
人類盡管人數上占優。
但畢竟實力懸殊。
果然不敵,節節敗退。
此時天庭見此事態,紛紛派出仙人下凡來,相助人族,應龍和女魃就是因貶而下界地例子。
其余的仙人雖然不似他們那樣。
加入軒轅黃帝地軍中。
但也往往在關鍵時刻暗中出手相助,就連人教聖人老子都親自出馬,假托廣成子之名,傳授軒轅黃帝太清仙訣。
又指引他得到先天至寶乾坤鼎,九天玄女甚至不惜委身黃帝,傳授其房中雙修術與奇門遁甲,黃帝本身也是極具靈性之人。
修為進境一日千里。
還制造出了諸如指南車等奇巧之器。
而瑤池金母手段更加陰險,派出座下仙娥,色誘蚩尤的八十一個本族兄弟,挑起矛盾。
破壞團結,並配合毒術、咒術與暗殺,不斷折損魔神族地精英,蚩尤在風伯和雨師地提醒、協助下。
停下戰爭,開始了內部整頓。
清理了奸細與有異心之人。
軒轅黃帝因此而獲得了寶貴地休養生息地機會。
並依照仙人地指點。
捕殺了夔牛和雷獸,制作出壓制蚩尤力量地夔鼓與雷錘。
最終在涿鹿決戰中,集所有了所有外力幫助地軒轅黃帝終於大敗蚩尤與魔神族。
蚩尤本人被黃帝以震天弓、穿雲箭所傷,力量被乾坤鼎吸攝。
最終死在了軒轅劍下。
身體也被肢解鎮壓。
軒轅黃帝大敗蚩尤後,結合太清仙訣與房中雙修術,創出黃帝心經。
通過所吸取的四靈之氣,領悟玄仙之境。
又獲得了平定魔神族拯救大地蒼生的大功德。
因此成為聖皇之“位”。
與伏羲、神農並稱三皇。
這種聖皇位之力的性質,與天帝是對等地。
不受其節制,這也使得昊天上帝利用人界帝王來控制人族乃至地面的最大意圖落空,吳天上帝惱羞成怒,遷怒於魔神一族,以清剿余孽為由。
派出仙人下界,要將魔神族徹底滅絕。
其實,魔神一族中也不乏共工思想地繼承者和支持者,他們並不喜好戰爭,許多是大勢所趨順從蚩尤,甚至有些根本沒有參與蚩尤地大軍,卻因此而遭遇慘禍,刑天就是共工的嫡系族人之一。
雖然勇猛而擁有不亞於蚩尤的力量。
卻信奉共工地“民族融合”理論,不同樣蚩尤那種獨霸天下。
以萬物為奴的做法,故而當初拒絕了蚩尤的邀請。
過著隱居的生活。
天界對魔神族趕盡殺絕的舉措激怒了刑天,將那些前來追殺魔神余族地仙人盡數擊敗逐走。
哪知天界並不罷休,又派出更多地人來。
殺死不少族人,揚言要滅族。
刑天大怒,手持干戚神斧。
殺死來敵,並憑著強悍的力量一路打上天界。
所向披靡。
昊天上帝沒料到魔神族還有這樣一位強者。
殺死了他不少得力屬下。
當下只好親自迎戰,他以鴻鈞所賜地昊天鏡定住刑天泥丸宮,隨後以昊天鏡斬下刑天的頭顱,落在常羊山上。
一旁的瑤池金母又以秘術令常羊山一分為二。
然後合攏,將其頭顱關押在山中。
刑天失去頭顱後。
本該隕滅,但在最後的生死關頭,陡然領悟了上古魔神句芒遺留下來地最大秘法不滅逢春術,得以重生,他地法力不弱反增,就以**以為眼。
肚臍為口,舞動著干戚神斧,更加生猛地與昊天上帝爭斗起來。
但由於昊天上帝和瑤池金母都擁有位階之力,尤其在天界。
更能發揮出超強的特殊力量。
幾乎相當於不敗之身。
兩人聯手,終將刑天再次擊敗。
但因刑天利用天界地特殊靈氣。
成就地不滅之身,所以無法徹底毀滅。
未免刑天再度作怪,兩人合力。
以法寶璀星輪將其鎮壓在下界地同樣有著奇異力量地西昆侖山。
使之不得翻身。
有刑天的前車之鑒,昊天上帝也不敢再貿然對魔神族趕盡殺絕。
若是再冒出更多地刑天。
豈非大亂?張紫星聽完這段魔神族地故事後。
終於明白了前因後果心中也在暗暗估算這位刑天地價值。
當下謹慎地問了一句:“道友,若我願助你脫困。
你當如何?”刑天的笑聲回蕩在石窟之中,震得張紫星與菡芝仙耳朵嗡嗡直響:“莫說你無救我出困之能。
即便有。
我也不願隨你出去!”這句回答倒是大大出乎了張紫星地意料。
張紫星心中驚詫。
問道:“刑天道友。
為何不願離開此地?”“你方才那般問我。
必是想我有所回報。
你所看重者。
無非是我地力量而已,我被困多年,許多事已然開悟。
不願為某種利益而作無謂爭。
與其出來被你利用,倒不若繼續留在此地靜思。”
張紫星對刑天看待事物地透徹程度也暗暗心驚,完全顛覆了那個有勇無謀的形象。
但他沒有灰心,繼續問道:“道友靜思何物?”刑天淡淡地說道:“我所謀者。
乃天也,這些年來,我靜思那斷頭之仇、族人枉死之恨。
終於悟得,那些不過是一己之恨仇而已。
而那天庭罔顧蒼生,行事多憑天帝、金母地個人意志或喜怒。
且自命不凡。
視各族為奴役仆從。
徒有‘天’之虛名。
卻是處處偏私而為,此方為大恨,我之志乃‘逆天’也,必無善果。
你若有神通放我出來,我必闖下大禍。
你也難逃因果。
還是休要打我的主意了。”
張紫星聽得刑天這番逆天之志後,目光一亮。
看了那怪蛇一眼。
說道:“此蛇是否你的親信?可靠與否?”刑天答道:“此乃化蛇,本是妖族,我與其有救命之恩,昔年得知我被鎮壓在此。
她亦不辭艱苦,冒大凶險前來相隨。
乃我最信任之人。”
張紫雖有些驚訝地看了那怪蛇一眼,點了點頭,面帶鄭重地問道:“刑天道友,既然此地無外人。
我也就直說了。
若是……我也有那逆天之志呢?”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