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卷 空間電磁炮第十六章毀天滅地電磁炮理所當然的,在那一道奇異的光线消逝之後,追逐流光而去的,不僅僅就只是這樣的一道聲音。
與聲音同時生出的,還有足以與那聲音相媲美的,空前暴虐!銳利!凌亂!的氣流漩渦,就好像一道橫向襲來的龍卷風,就循著流光消逝的方向,晚了十萬八千里的翻翻滾滾、席卷而去。
龍卷的規模不算太大,中心區只有五、六米的方圓,最外延所波及到的區域也就十幾、二十米的范圍,但是龍卷之中所蘊含的巨大能量,卻比任何一道自然界之中的龍卷風都更加猛烈,更加夸張,更加凶暴!一道龍卷風吹過,中心區內,所有存在的物事都被絞的粉碎,隨著風吹煙消雲散……包括原本存在於那里的鐮骷,包括彌漫滿天的雲霧,甚至還包括……所有處於中心區內的大地以及魔法。
一道四、五米寬,一米多深的長長溝壑,在那道風吹過之後,赫然橫亘於一百多米寬闊的泥沼區,在對岸原本完好無缺的地面上有繼續先前推進了數米,才漸漸消失不見了。
這里本來應該是迷霧滿天,荊棘叢生,泥沼深積的地域,風吹過後,迷霧會把風路遮上,人走過後,泥沼也會把腳印抹平,但是在這道強悍之極的風之下,所有這一切都消失不見了。
溝壑的下方,**著堅實的泥土還有岩石,流沙陷阱之類的魔法效果也仿佛是被中心區的強力風勁吹的煙消雲散,溝壑的上空,煙霧中碩大的一個空洞清晰可見,可以直接望穿到對面,無論煙霧再怎樣彌散,這片五、六米方圓的煙霧隧道始終是它們的禁區。
在此之外的區域,才算是受到了流光的波及,雖然並未徹底摧毀,但被強烈影響到的范圍,這片區域里,雲霧激蕩,泥沼沸騰,二、三十米范圍內的鐮骷被切的皮開肉綻,如果風力可以再強大一點,它們可能也都七零八落了。
可惜啊,暴風的能量波及到此時已經太過散亂,結果只是讓它們重傷,只有靠近中心區邊緣處的數只鐮骷,保持著晶核還在的死亡形態……往里去一點,就是屍骨無存,往外靠一點,只是皮開肉綻。
整個第三戰區戰場上,一瞬間變得凝滯起來,無論是基地的戰隊,還是入侵的鐮骷們……因為無論是他們或者它們,都從來沒有見過,威力如此強大的攻擊,幾乎可以與……可以與域級能力者相媲美,就連軍級都做不到如此的程度。
大型的現代化武器或許也能取得這般駭人的成績,只不過,那些東西要麼是因為輻射的緣故失去了原本的功能,要麼就是操作的方法太過復雜,早已經失去了傳承,無論是對於人類還是對於鐮骷來說,都不曾聽說過。
至於那些小型化、單兵化的能量武器,雖然戰斗的雙方都擁有不少,也經常有人在使用,但是比起楊帆的這一束光的威力,實在是相形見絀、完全不在一個檔次啊。
由於個體能力的暴漲,那些個槍彈、能量武器,在這個時代的人眼里,未必就比刀槍劍戟斧鉞勾叉拿在手里威力更大。
但是楊帆射出的這一束光顯然是不一樣的,如果以威力而論,這種武器對於這個時代人的威懾,就如同上個時代中的大炮,對於普通人類一樣,同樣的無可抵御……意識到了這一點,所有人的目光就不約而同的沿著那道光的軌跡,一路後移,最終會聚到了始作俑者——楊帆的身上。
此時此刻的楊帆又在做什麼呢?他什麼也沒有做,只是在努力的站著。
沒有錯,僅僅站著而已。
那束光出現,周圍幾把金屬制的武器脫離了各自主人的掌握,向楊帆的所在之處疾飛而去的同時,楊帆其實也在同一時間離地而起——他被自己發出的那道光蘊含著的偌大推動力所推動,足足倒退了十幾步之多,然後才在骨質觸手的幫助下,重新穩住了身形。
當所有人的目光重新凝聚到楊帆身上的時候,他剛剛踉蹌著退完最後一步,將將站穩腳跟。
從這反作用力的程度也可以看出來,剛才射出去的那根本就不是一道光,而是一根箭,一根經過了重量、密度、造型以及磁性處理的骨箭,或者說,是一顆極端細小的炮彈。
而扛在楊帆肩膀上的那個巨大圓筒,用比較學術化的用語來說,應該叫做“肩扛式電磁空間衝擊發生器”,或者簡略點的說,就是一門空間電磁炮,只不過這本應該是……完全停留在理論上的造物。
現實世界里二十五世紀的空間電磁炮,雖然已經解決了很多技術上的問題,但是由於龐大的超導线圈,厚重的磁場隔離層,巨大的制冷系統,其制成後的體積,甚至已經超出了炮這種玩意的常規范疇。
如果不是這種型號的電磁炮,那麼因為炮彈的發射軌道太短,炮彈本身在應磁性、空氣動力以及材料堅固度等方面受到約束,發射出來的炮彈就僅僅能夠達到第五宇宙速度左右,跟能夠掙脫整個宇宙空間,並在飛行路徑的附近產生空間扭曲的終極宇宙速度還存在本質上的差別。
而若是想要讓炮彈速度達到那個理論值,除了把發射軌道加長到幾百甚至上千米,弄到炮口根本無法調轉方向以外,就只有各式各樣的能量粒子炮了。
但是那些個能量武器,炮彈的速度快是快了,可惜完全失去了衍生破壞力,因為能量太過集中……想要進行區域范圍式的破壞,要麼就是許多把能量武器同時進行射擊,要麼……就是N多個放射點同時工作,只是無論哪種方式,依舊脫離不了型體巨大這個致命約束。
在各有優缺的幾種選擇里面,電磁炮其實是最被看好的,因為在理論上……在理論上如果能夠制造出完全常溫的極限超導材料,制造出既有很強烈的應磁反應,又質量足夠輕,強度足夠堅固,可加工程度足夠高的炮彈材料,就完全有可能制造出磁場加速區長度在常規范圍內的空間電磁炮。
這種完全存在於理論中的武器,可以將炮彈在短短的導軌當中,飛快的加速到一萬公里每秒以上的終極速度,甚至於相對論在速度與質量上的換算,都已經開始有了些微的體現。
不要覺得從一千多公里每秒提升到一萬公里每秒這很容易,請注意一個大前提,炮身的長度是固定的,不能改變,最終的速度如果要增加10倍,也就意味著平均速度加快了10倍,炮彈在炮管里的加速時間縮短到了原來的十分之一。
也就意味著,同樣的一段距離,所需要的推動力至少要增強至100倍以上,才能夠完成質的轉變……在研究方向本來已經確定,只是材料特性需要盡量往理論極限上靠攏的研究中,不要說赫然100倍的差距了,就算只是10倍,沒有幾十年幾代人前仆後繼、孜孜不倦的研究都不可能做得到。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