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百家齊鳴
再臨東海,已經是距離龍王隕落兩月之後了,出了豫府,林無上和子牛雇傭了一漁夫,扁舟東海之上。
深入東海千里,林無上傳授子牛如何凝聚無上氣丹,只是林無上讓子牛將無上氣丹和水靈珠結合在一起。如此子牛的無上氣丹不僅僅擁有無上氣丹特性,還可以吸收一元重水,如此子牛雖說是傳承無上大道,卻也另具一格。
可謂:青,取之於藍勝於藍。
東海,卻是不受旱魃之禍影響,水汽濃郁的很,加上之前子牛無上氣已經到了成就氣丹的道行,如今修煉起來更是水到渠成,很快無上氣丹凝結成功,且有龍眼大小,竟然也可以出竅了。
在子牛凝聚出氣丹之後,穩固了修為之後,林無上吩咐子牛先隨漁夫返回豫府,而林無上獨自一人踏浪而去,為的就是海水萬丈之下深淵,由海水進入深淵地煞空間,卻也沒有什麼障礙。
深入土地之下萬丈,以林無上的血肉之軀卻是不能做到,萬丈的海水還能承受。
如此林無上開始深入萬里東海。
根據龍女敖鱗指點,東海萬里之處有一處地煞龍眼。
原來神龍一族渡地煞劫,就是通過所謂龍眼深入。
當林無上到了這龍眼所在的時候,還沒有來得及准備,一個巨大的海水漩渦將林無上就吸了進去。
黑暗籠罩。良久,眼前黝黑一亮,地煞空間到了。
毫不猶豫,林無上的身軀消失在地煞空間第二層。饕餮氣丹在外吞噬地煞之氣,金剛氣丹在內吸收地煞之氣,林無上的第二重地煞劫開始。
同時,天柱九穴大開,地煞之氣穿透而過。當然穿透而去的地煞之氣是有選擇性的,都是地狗、地鼠、地蚤、地龜、地蛇、地馬、地猿、地虎、地龍九煞,此九煞氣鑽進林巫山的天柱九穴,開始衝刷林無上肉身。
因為身中劇毒,林無上也只能依靠這樣的手段來解毒,引導地煞之氣將身體中劇毒帶走。
這一次度地煞劫同樣凶險萬分,最重要的危機就是這劇毒必須解除,不然對於鏟除旱魃林無上可是沒有一點把握。
這一渡劫就是一個月。
在這一個月的時間中,整個大元朝流派林立,民間竟然流傳‘百家爭鳴’之說。
其中聖人有三家,第一家自然不必說無上聖人立無上道;其次徐達復浩然聖人道;最後孟愈立孔孟聖人道。
此三家卻是各有側重,無上聖人道傳民間,護下洛府、洛河,且從南海有無上道興雲布雨,緩和旱災,卻也深的民心,無上道開始大興;徐達浩然聖人道算是復興,自然贏得了不少讀書人擁戴,浩然聖人道再次大興;孟愈的孔孟之道卻是最是新奇,和無上道不同,此道沒有任何基礎,可還是大興,原因有二:一是孟愈擁戴大德皇帝,支持皇帝集權;二是孟愈竟然傳授天下造紙之術,將他之儒教教義傳遍天下。
還有聖母道,傳聞從太衡山脈走出一位人間聖母,聖母一出山就行善天下,聖母傳授人們聖母道法,由此道法可以接引天雷,據說天雷所過之後,旱魃之禍可緩和,聖母愛民如子,還賜民食物。如此可謂是十足‘母親’之舉,給‘子女’溫飽、本領。聖母之名同樣大興。
聖皇之道同樣大興,面對旱魃之禍,天下大旱之勢,大德皇帝同樣滅除人民所有賦稅三年,且開倉放糧,救萬民飢渴。
十三府向來都是聖道大興,不論是聖皇道還是聖人道都是此消彼長,還不曾有其他道統盛行。
不論是聖人道,還是聖母道,或者聖皇道,這些人民都可以接受。
可偏偏這個時候又出現了幾個其他的道統。
方真道,正是國師純陽真人所立,有詩雲:收佛了道到三劫,躲災難三城出現,三災八難世界變。入了方真可了道,從此成為方外人,災難不侵萬劫身。
且大德皇帝也支持純陽真人,有三座城池沿著洛河而上,各個占地千畝,成莊園,凡是入教者皆可得以庇護,果然無災無難,唯信仰方真道純陽真人即可。
如此方真道同樣大興。
陰陽教,東北齊府之地,太子封地內新興一教派。此教宣揚‘永生’,人死不往冥界,不如輪回,不過由陽轉陰,以陰身存在,且陰身可不吃不喝,不懼旱魃之禍,可以長生。至於此教教主傳的更是神秘,據說是冥龍使者,如此自然陰陽教大興。
兵家,限於正西恒府。據說兵家以‘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為旨,旨在征戰天下,以戰止戰,所有天意之下,戰之即可。桓府旱魃之禍已然解除,兵家大興。
如此是七個流派已成大勢。無上道、浩然道、孔孟道、聖母道、方真道、陰陽教、兵家,此七家已然成為當時主流,聖皇道是國之大道、大教,卻是一支獨大,唯有無上道隱隱可以與之抗衡。
畢竟林無上是唯一一個不尊大德皇帝之人,氣勢上不弱於大德皇帝。
國之聖皇道,民間七大流派。還有不少其他的流派流傳在世,卻也有不少擁戴、信仰者。
亂世到來,這是萬民都知道的事實。在亂世給學問流派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人們想依靠一個流派渡過這三年亂世,迎來太平。
各個流派也是看准了這個時機,大勢宣傳自身道義,願意保一方百姓的同時,傳播教義。
真正傳下建立大道者,都有道念成形,即使修為不夠,道念也已現世。
道念,為道之本。
三千大道,道道可成元神。
也只有擁有了自己的道念,才能渡天雷劫,九劫之後可成和道念相合元神。
林無上道念自身不必說,人道四聖劍!
大德皇帝道念,九五聖皇。
徐達道念浩然紫日,若成就元神,可照耀十三府萬邪不侵。
孟愈道念教義戒尺,若成元神,執掌賞罰大道。
聖母道念後土,若成元神,可造人。
純陽真人道念萬劫身,若元神成,近乎不滅。
陰陽教主道念輪回,若元神成,掌控六道。
兵家家主道念戰神,若元神成,自然占盡天下,且戰無不勝!
此八大道念各個具有絕世神通,且尋常百姓肉眼可見。
整個大元朝天地已然變色,每每夜色籠罩,有八大道念躍然虛空,猶如八個神座,將來一日其上有人坐上,自然成聖成神!
一月之間,道念印天者八人,八大道統誕生,天下人為信仰八大道統占據一半之術,百家爭鳴之勢已成。
八大道統,已經開始在十三府傳教游說。這僅僅是明面上的道統,六龍界開辟不知多少年,道統何止此八家,還有多少隱世之外不曾現,僅此八家已經有洛府、京府、齊府、恒府不受旱魃之禍影響。
還有一些小流派開始崛起,只要鏟除一旱魃,護下一府似乎即可立道統、成道念。
如此亂世,才是修士盛行之世。
那些依舊受旱魃之禍影響的府邸成為小流派關注之地,各家都有除旱魃、立道統之欲。
豫府也是備受更是備受天下修士關注,豫府是天下糧倉,更是軍事要地,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誰人在此立道,自然神通無限。
在林無上渡地煞劫的一個月當中,豫府已經涌進了太多修士,勢要鏟除旱魃,立下大義道統,以期成神成聖。
“昂-”東海之上,一聲悠遠深邃的龍吟聲傳來,真正的頭生雷角的神龍躍出海面。
正是渡劫成功,且去了一身劇毒,施展萬獸變化的林無上。
只是林無上剛剛躍出海面,才發現世間變化,有七道不同於無上意的道念在九天之上,其中林無上也辨別出幾種。
而且燈籠般的龍眼遙望豫府,更是發現修士無數,似乎豫府也有道念橫空者即將現世。
變化會本體,林無上眉頭一皺,不由暗忖:為何天地有如此變化,難道說我這渡劫竟過去數年不成?
下一刻林無上的身體再次變化,一只很小的蚤,虛空一躍,十里之外,如此不斷。
“擁有各種獸類的神通,果然了得。”出現在豫府首府天沽城。
一夜趕路,此刻已然天色放亮。
陵散居,一家客棧,林無上緩步走進。
“旺財,招呼客人了!”櫃台上一聲喝傳來。
“啊哈---”一個瘦癟的小二打著哈哈從一桌子上爬起來,看到手拿折扇的林無上,一個機靈竄到林無上的身邊,躬身道:“客官你早啊,吃茶或者住店?!”
林無上看看了周邊環境,木質底樓竟有七十二張八仙桌,似乎暗合地煞之數。
而後扔給稍有微詞的小二一兩紋銀,“吃茶。”
“好好好---客官快快上座,小的這就給你上好茶嘞!”小二掂掂手中的銀塊,奔走離去,鑽到後廚吩咐好茶好點。
很快,在林無上的面前上來一壺茶,一盤糕點。
一錠金元寶放在桌角,小二站立在一邊,盯著金元寶只咽口水。
“回答我幾個問題,這錠金子是你的了。”
“客官盡管問,小的知無不言,言而不盡。”小二將金元寶收起,立刻眉開眼笑道。
“今夕是何年?”